《东方先生画赞碑》:董其昌书法艺术探秘,揭开明末书圣的楷书奇迹
在那繁华的明朝末年,董其昌以一生中最深沉的心情,将唐颜真卿的《东方先生画赞碑》临摹于纸上。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的十二月二十九日,当董其昌辞去湖广提学副使之职时,他将这份心血付诸纸上。这幅作品,不仅是他对颜真卿楷书风格的一次精湛表达,更是他中年的代表作之一。
从沈梦教授看来,这时期的董其昌已经是五十多岁的小老头,在那个遥远的时代算得上是一位颇具经验与智慧的人物。而他的笔触,却依旧如同云鹤游天、群鸿戏海般自由自在。卷首所见篆书“汉大中大夫东方先生画赞碑”更为罕见,让人感受到了古人的智慧和文化底蕴。
卷末自识中的几句话,也让人感受到作者的情怀:“颜尚书此碑,苏学士书所自出。世谓苏学徐浩音者,乃行楷一种耳。予蚤年临《多宝塔碑》,今仿《画像赞》,犹似伽叶起舞。”可以想象当时董氏如何专注地临写,每一笔每一划都透露出对艺术无尽追求。
后来的宋伯鲁、裴景福等四家题跋,为这幅作品增添了更多历史和文化价值。而如今,这幅《东方先生画赞碑》不仅成为了董其昌楷書藝術的地標,更因为它承载着丰富的人文精神,被视为不可估量的珍贵遗产。
关于董其昌
——明代著名書畫家與學者
简介:
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
生于1555年2月10日卒于1636年10月26日。
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
著有诗文集及论语,如“容台文集”“戏鸿堂帖”。
作为清晰而又优雅的大师级人物,他不仅擅长山水画,还能诗能文,以佛家的禅宗喻画,为南北宗论发挥了重要作用。他留下的作品包括岩居图、秋兴八景图册、昼锦堂图等,并著有绘事随笔等,其中很多都体现出了他对艺术无限热爱和深邃思想。在中国美术史上,他被誉为华亭派代表人物,与赵孟頫齐名,有“颜骨赵姿”的美誉,其影响力跨越千余年的时间,使他成为永恒传唱的一代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