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风雨飘摇、国破家亡的日子里,张邦昌以进士之姿,在徽宗、钦宗朝中历任重臣。金兵围城时,他力主议和,与康王赵构作为人质前往金国,请求割地赔款,以换取和平。归宋后,他被任命为河北路割地使。

然而,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再次攻陷汴京,将徽钦二帝及皇族470多人掳走,以及文武百官2000多人北归,并立张邦昌为大楚皇帝。在这段短暂而艰难的历史时期内,张邦昌做了32天的傀儡皇帝,这段历史被称作“靖康之变”。随着金军退兵之后,张邦昌放弃了帝位,他不在正殿办公,不自称朕,是一位谨慎小心的人。

尽管如此,当他被南宋高宗赵构召回后,被封为太保、奉节度使、同安郡王,并擢升为太傅时,他的心情却是复杂。他曾经对元祐皇后的孟氏说:“所以勉循金人推戴者,欲权宜一时以纾国难也,敢有他乎?”但最终还是因为涉嫌宫中事件,被贬至潭州,“令监司守臣常切觉察”,饮食起居都要向尚书省报告。不久,即将面临死刑。

传统看法认为他叛国,但也有传说指出他的忠诚。在东光县大龙湾,有一个村庄承认这个故事,但老祖宗们似乎忌讳这件事。大概是从这些村庄的老祖宗就开始避免提及这一点吧。

当初登基之日,上苍降下惨淡无比的阴云,大风四起,使得百官面色沮丧。只有王时雍等少数支持者欢欣鼓舞,他们仿佛是在佐命立功,为开创新时代贡献力量。而他们簇拥在身边,更显得他们的心意坚定不移。但实际上,这一切都是虚伪与权谋的一部分,因为就在几天前,他们还担心自己的职责是否能得到保障,而现在,却表现得像是一群真正拥护者的样子。

在一次会议上,当讨论到宣布天下大赦的时候,一位名叫吕好问的人提出了一个问题:“京城四壁之外,都为金人所占,大赦天下是指赦免哪个天下的?”这一问,让所有人的脸色都变得十分尴尬,最终,只有一个人站出来回答——“不知道。”虽然大家都不愿意承认真相,但最后还是不得不接受现实。

随着时间流逝,完颜宗望先行一步撤军,然后是完颜宗翰押送钦宗及其家族离开郑州。这期间,无数非战乱导致的大火和焚烧让整个城市蒙上了永恒的阴影。而当最后一批金军即将离去的时候,他们还曾试图留下一些部队来保护这座城市。但最终,由于担心驻扎带来的种种问题,如水土适应性差以及可能引发的地方动荡,这个提议也未能实现。于是,就这样,一场充满戏剧性的历史画卷终于画上了句号,而张邦昌,也就此结束了他的悲剧性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