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了解关于郑桓公的生平早年经历,史籍中记载有三种说法。有一说他是周厉王之子、周宣王异母弟;一说也是周厉王之子,但为同母兄弟;还有一个说法认为他是周宣王之子。第一种说法被认为最可信,其中关于他的早年事迹在古代文献中却找不到记载。直到1980年11月,在陕西省长安县的一次发掘中,一件铜鼎出土,上面刻有铭文,这些铭文记录了郑桓公的早期活动,他曾率兵抵抗进犯边境的北方部族猃狁,并取得胜利,这大约发生在周宣王十六年至二十二年之间。

随后,郑桓公受封于郑国,由周宣王将其所领土地赐给,建立了自己的国家。他最初居住于棫林(今陕西华县西北),后来迁移到拾地。在治理郑国期间,他表现出了卓越的领导能力,因此深受民众喜爱。

不久之后,郑桓公担任司徒,即掌管全国土地和户籍的事务。在这一职位上,他对百姓进行安抚,并赢得了他们的心。这段时期,《诗经》中的《缁衣》就被歌颂为赞美他的诗篇。

然而,当时的情况变得危急,因为周幽王沉溺于宠妃褒姒,与奸臣虢石父共谋,对百姓加重剥削,而诸侯们也开始叛离。此时,郑桓公预见到国家即将陷入更大的混乱,便开始考虑逃亡。一天,他询问掌管典籍太史伯:“现在朝廷如此多变故,我该去哪里才能逃脱?”太史伯回答:“只有洛河以东、黄河、济水以南的地方可以安居。” 郑桓公问为什么,他们回答:“那些地方邻近东虢国和郐国,它们的君主贪婪好利,但百姓并不亲近您。如果您请求住在那里,那么这些君主看到您掌握权力,就会轻易分给您土地。而如果您真的居住在那里,那么这两个国家的人都将成为您的臣民。”

经过慎重考虑, Zheng Han Gong 决定向南迁移,最终选择到了雒邑以东地区。他派遣长子掘突带着丰厚礼物前往虢郐二国借地。由于他的身份以及礼品丰富,这两个国家同意提供五座城池作为借地。于是,Zheng Han Gong 在这里设立了新的根据地,并下令原来的居民搬迁过去。

然而,在 周幽 王十一年的某个时候,大约是在771 BC左右,当申侯因为女儿遭废黜而联合其他势力攻击镐京并杀死 周幽 王,不久又杀害了Zheng Han Gong。此后,他的儿子掘突继承了他的位置成为新任君主,是为Zheng Wu Gong(武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