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政治腐败的背景

在明朝后期,由于朱元璋以来一系列的暴政和官僚体系的堕落,导致了国家财政破产、社会矛盾激化。农民负担重重,饥荒频发,这些都为李自成起义提供了土壤。

李自成起义的爆发与发展

1627年,陕西延安府(今延安市)发生“白莲教”起义,被称作“大顺”。此时,不仅有农民阶级参与,还有部分士绅和地主加入。李自成逐步崭露头角,最终成为领导者。他以反对封建统治、土地归还给农民等口号,迅速获得广泛支持。

多尔衍吉斯的军事进展

多尔衍吉斯是清朝皇帝努尔哈赤第四子,他在父亲去世后继承了海兰察部队,并开始对内外进行扩张。在1644年,他率领部队南下,与李自成势力发生冲突。两军交战不利于李自成,而他的内部矛盾也日益加剧。

北京易手与清政府建立

同年四月十五日(即1645年的正月二十三),北京被多尔衍吉斯攻占。崇祯帝见势不佳,在煤山跳河身亡。这标志着明朝灭亡。而多尔衍吉斯随即宣布成立清政府,并改国号为大清,以北京为首都,为中国历史画上了一个新的篇章。

清代统治下的中国政策调整

随着新政权的确立,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和政策调整开始实施。此外,对汉族文化及经济实践的一系列改革也是当时重要议题之一,如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等均有所改变。这一过程对于后来的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