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唐代魏征《隋书·柳庄传》中记载,梁主杨坚重光之时,委曲求全于朝廷,而今后世方见松筠之节的典范。

【释义】松与竹虽不同材,却同为坚韧不拔,岁寒仍存。以此比喻人品坚定,不易动摇的节操。

【用法】作宾语;指人的忠诚和勇气。

【成语故事】

公元五百七十九年,北周宣帝宇文赟病逝,幼君静帝宇文阐登基临朝。内史大夫郑泽和御史大夫刘昉伪造诏书召唤杨坚入宫掌握军政大权。后来,大梁臣柳庄奉明帝萧岿意旨南下抵抗。杨坚召见柳庄并赞扬他有“松筠之节”,缓解了双方紧张关系,并一致对敌尉迟迥。这段历史让后世明白了“松筠之节”意味着什么——一种在逆境中依然保持高尚品格、不屈不挠的精神力量。在这场政治斗争中,“松筠之节”成为了一个标志性事件,对后来的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