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遥远的过去,一个名为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的人类学家和哲学家曾经提出了一个关于人类技术发展与生物圈影响关系的问题。他认为,在200万年前,当某个灵长类哺乳动物将一块石头打磨成更有用的工具时,这标志着一种新的时代开始了——一种时代,其中人类不仅能够影响生物圈,还能够控制它。然而,这种能力直到智人出现后才得以实现。

在距今7万或4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早期,大型工具的制造并没有带来对生物圈潜在控制力的转变。虽然这段时间内一些技术进步发生,但它们是缓慢而微弱的,并且无法均匀地传播到文明中心。此时,新工具主要通过手口传递,从一个社会共同体传播到另一个,而这些共同体需要足够广阔的空间进行采集活动。

到了旧石器时代晚期,技术革新速度加快,一种新的发明接着另外一种发明而生。但即使如此,在大约公元前3000年至1500年的文明中心地区,由于交通困难和地域差异,使得整齐划一成为这一时期的特点。在此之后,随着船舶设计和航行技术的进步,世界范围内的一致性再次出现。

从旧石器时代晚期到15世纪之前,不同文化之间尽管存在差异,但仍然保持了一定的联系。而自15世纪起,以西欧民族发明帆船为代表的大型交通革命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使得全球各地相互连接,从而促进了信息、思想和物质财富之间快速流动。

自此以后,大约500年的时间里,我们见证了人类科技成就的一个巨大飞跃。然而,即便如此,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如何利用自然资源,以及如何保护生物圈,都呈现出一种矛盾:人类取得了对环境更加精细化管理的手段,同时也对地球造成越来越深远的影响。

古老的地球上,有着无数丰富多彩的人类社会,它们各自拥有自己的历史朝代,而这些朝代又被编织成中国悠久史诗中的章节。在每一次朝代更替中,都有着独特的人类创造力与天赋,每一次都留下了一份属于那时那个地方、那个人的记忆。这正如我们今天所处的情形一样,我们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个人,无论身处何方,无论其背景如何,都是一部分正在书写地球未来故事的小说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