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仪,战国时期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其生平详细资料不易考证,但他的成就在史书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作为魏国公族支庶子弟,他与苏秦同为鬼谷子的高徒。在学术上,苏秦自认不及张仪,这说明张仪在当时已是学问渊博之士。

张仪游说各诸侯国,曾任魏相,但未能长久,因而转投楚国。他的一次失误是在楚国期间,被错误地指控偷窃珍宝,而后他被放逐。其妻对此表示悲愤,但张仪以自己的舌头来证明自己,并非无行。

最终,秦惠文王重用了张仪,他通过“连横”的策略劝说各诸侯帮助秦国进攻弱小,以达到扩大领土的目的。而另一方面,“合纵”联盟由公孙衍主导,他们发起了一系列针对秦军的战争,其中包括著名的五国联军伐秦。但最终这场战争以失败告终。

随着时间的推移,张仪与新君武王之间产生了矛盾,最终他离开了秦国前往魏國,在那里结束了他的生命。孟子评价道:“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即使如此,他的事迹依然成为后世研究战略和外交政策的一个重要参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