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谊,字太傅、长沙,洛阳人(今河南省洛阳市东),西汉初年著名的文学家与政治家。年轻时因吴公推荐,被文帝召为博士,不久破格提拔为太中大夫。后因遭忌讳被贬为长沙王的太博,最终在梁怀王去世后深感过失自尽,其作品主要包括散文如《过秦论》、《论积贮疏》等,以及辞赋如《吊屈原赋》、《鵩鸟赋》。
少年时期,贾谊展现出超群的学问和才华,他不仅精通古代诸子百家的经典,还曾学习《春秋左氏传》,并尝试撰写注释。此外,他对道家思想也有一定的研究,并创作了《道德论》、《道术》等作品。他对屈原诗歌有着浓厚的兴趣,这种热情最终影响了他的性格和价值观。
在河南郡守吴公门下学习期间,贾谊受到极大的启发,并开始传授《春秋左氏传》,以此来激励他人学习。在高祖死后,由于陈平、周勃等人的推荐,贾谊得以迅速崛起,从博士一职晋升至廷尉,再次破格提拔成为二十三岁的太中大夫。
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顾问和改革者,贾谊向汉文帝提出了一系列建议,以巩固汉朝统治。他主张制定新的制度、兴礼乐改正朔以及易服色,以改变秦朝遗留的问题。但由于条件未成熟,这些建议未能立即实施。然而,《论积贮疏》的提议却得到采纳,它强调重农抑商政策,对恢复经济基础和巩固封建统治产生了积极作用。
尽管如此,在处理列侯遣送到封地问题上,一些功臣元老感到不满,因为他们不愿离开京师。这导致权贵间的一场斗争,最终引发了权贵毁谤,被迫远离中央政权,在长沙担任官职。这段经历让人们看到了当时政治环境中的复杂性和个人命运受限于时代局势之下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