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铁论》是西汉时期桓宽根据“盐铁会议”记录所著的重要史书。桓宽字次公,曾在汉宣帝时任郎,后任庐江太守丞。在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汉武帝下诏召集各郡国推举的贤良文学人士来京城调查民间疾苦。这次聚会中,贤良文学们指出盐铁官府的垄断专营和“平准均输”政策是造成百姓疾苦的主要原因,因此请求废除这两项政策。此外,他们还批评了桑弘羊主持执行的一系列措施,如均输和平准,以此干预市场调剂物价。
这些措施是在桑弘羊担任大司农时期实施的,而他作为御史大夫自然不愿意改变现状。因此,他与贤良文学人士展开了一场激烈辩论,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盐铁之议。在这场辩论中,不仅涉及到对民间疾苦原因、同匈奴战略以及治国方略等问题,还有关于儒家思想与法家思想之间冲突的问题。
当时,这场辩论留下了记载,并由桓宽根据这些记录撰写成《盐铁论》,成为研究西汉中期历史和桑弘羊的人物形象的重要文献。这本书共分六十篇,每篇都标有题目内容连贯。由于桓宽与贤良文学人的观点相近,该书也包含了一些对桑弘羊批评的话语。文章语言精炼,对当事人的描述生动,为现代读者重现了那个时代的情况。
至今,《盐铁论》的较好版本包括明朝弘治年间涂祯所刊本,以及现代学者如郭沫若和王利器所做出的校注版本,如《盐铁论读本》、《盐铁論校注》等,都为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