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42年,日本陆军悄然在中国东北边境上释放了许多装有炸弹的小型气球,这些“飞象行动”利用风力向苏联腹地飞行,实施了远距离的偷袭。到了1943年,日本进一步利用这种技术对美国本土进行了攻击,从此,“飞象行动”全面展开。
为了使这些巨型气球能够跨越太平洋抵达美国本土,它们必须具备庞大的容积和强大的抗耐力,并且需要精确的气象数据来确保它们能顺利穿越亚同温层。在日本陆军技术研究所与中央气象部门的合作下,日本研制出了高10米、直径5米的大型纸质气球,每个需要600根纸条糊成,每生产1万个则需几百万人力的参与。
这些被称为“富号试验”的特殊攻击是高度秘密进行的,以避免引起国内外恐慌。从1944年11月到1945年3月,一共投放了1.6万多个气球炸弹,其中一些甚至成功触及美国太平洋沿岸地区,引发森林火灾并造成人员伤亡。面对这一威胁,美国采取措施严格控制有关“飞象行动”的信息传播,以防止民众恐慌。此事虽小,但体现了一种战略上的创新和心理战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