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朝初期,彭越成为了一个传奇性的军事指挥官,他的战术和策略在战争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尽管他可能不如韩信那样著名,但他的实绩是可观的。在秦末民变时期,彭越从一个普通百姓起家,最终成为了一名强盗领袖。然而,当群雄并起之际,他选择等待时机,而不是立即行动。

后来,在泽中地区的一群年轻人了解到彭越是一个有能力的人才纷纷加入他的队伍。彭越最初不愿意接受,但最终不得不答应,并设定了严格的集合时间,对迟到的士兵则没有留情面。他杀掉最后一个迟到的士兵,以树立军威。

随着刘邦北伐昌邑,彭越提供了关键支持。在未能成功攻克昌邑后,彭越率领部队返回钜野湖区,一路收编魏国流散之兵,最终发展至十万大军但无归属。此后,他先是辅助田荣反抗项羽,再次归附汉王刘邦,被安置于魏地独掌兵权。

公元前204年,彭越频繁出击楚军,以游击战术切断其粮道,为梁地所称“挠楚”。这场战斗充分展现了他卓绝的军事才能。他采用多路分合、佯攻与正攻相结合的手法,使敌人无法协同作战,同时支援困难中的刘邦。

然而,即便如此重要的地位和贡献,也未能得到刘邦足够的重视。当魏豹死去时,没有封他为魏王,而是在垓下之围期间,加封为梁王,这样做让彭越感到满意一些。但是在汉朝建立后,由于被认为是个潜在威胁,被发配蜀地,最终以谋反罪被处决。这一结局对当时的人来说,无疑是一种悲剧,因为他们误解了他的动机,将其描绘成“南面称孤”、“心怀二志”,而实际上,他只是希望能够平静地生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