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42年,日本陆军悄然在中国东北边境上释放了许多装有炸弹的小型气球,以利用风力将它们送往苏联腹地。这些偷袭行动展现了日本对远程攻击的野心。在1943年,日本进一步扩大目标,将其瞄准美国本土,这标志着“飞象行动”的全面启动。

为了使这些气球能跨越太平洋抵达美国,技术和科学知识是必不可少的。日本陆军与中央气象部门合作,开发出巨型气球炸弹,每个高10米、直径5米,用辣椒根加强的糯米纸制成。这类气球依赖冬季西风推动,在11月至次年3月期间发挥作用。生产每万个这样的巨型氢气球需要数百万人力,其中包括裱糊匠、女学生、女工和妓女。

这类特制的飞行器配备了高度调节器、炸弹、燃烧弹以及无线电探空仪,可以实时传输位置信息给基地。此外,它们具备300公斤升力的性能,可达到10058.4米高空,由喷射气流推动以120英里时速向东飞行,并可在48小时内抵达华盛顿或俄勒冈州。

1944年9月25日,大本营下令成立一个专门负责施放这种特殊武器的特种联队,由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大将直接指挥。他们部署在太平洋沿岸地区,并于11月1日开始攻击美国。本次行动共投放了7500颗15千克炸弹、30,000颗5千克燃烧弹,以及7500颗12千克燃烧弹。

尽管如此,“富号试验”这一战术保持为机密,一切活动都安排在黎明、高潮或夜晚进行,以避免被发现。此外,从1944年的11月到1945年的3月间,共计1.6万多个这种特别设计的火箭被成功发射出去,对美军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心理影响和实际损害,但由于严格保密政策,这一事件并不广为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