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北京广场中心。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为纪念在解放战争和牺牲的人民英雄,在首都北京建立人民军事英雄纪念碑。当天下午6时,全体代表在前广场上举行了奠基典礼,以主席为首的政协各单位首席代表一一执锨土,奠下基石。后经全国广泛讨论,确定碑型。
人民军事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由北京市长彭真任主任委员,郑振铎、梁思成任副主任委员。委员会设立工程处分设计、施工、采石、美术工作等7个组进行工作。此外,由中国科学院现代史研究所所长范文澜领导的专门委员会研究浮雕画片所需的史料题材。
纪念碑于1952年8月1日动工修建,经过六年的建设,最终在1958年4月22日落成。在同年5月1日隆重揭幕之际,全城民众齐聚一堂,对这座庄严宏伟的雄姿表示敬意。
浮雕构造精细到位,它呈方形建筑面积为3000平方米,分台座、须弥座和碑身三部分,总高37.94米。四周环绕汉白玉栏杆,上层小须弥座镌刻有八个花环,而下层须弥座束腰部镶嵌着八幅巨大的汉白玉浮雕,每幅以重要历史事件为主题,如“虎门销烟”、“金田起义”等,将170多个人物形象生动地展现出百余年来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史实。
此外,还有两幅装饰性浮雕分别是“支援前线”、“欢迎中国人民解放军”,增添了更多历史色彩。在这里,我们不仅见证了一个时代,也见证了无数名将英魂永远屹立于人间的大好河山。这就是我们尊敬的人民军事英雄,他们用鲜血与生命书写了一段辉煌篇章,让后人的心中充满深深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