猗顿,山西省临猗县出身的商业巨擘。战国时期,他是大型工商业者。在生计艰难时,听闻范蠡弃官经商迅速致富的消息,便前往求学。范蠡赐教:“欲速成富,当养五牸。”于是,猗顿千里迢迢来到西河定居于猗氏王寮,大规模畜牧牛羊,并兼营盐业,十年间成为与陶公齐名的大富翁。《史记集解》引《孔丛子》记载:最初,猗顿籍贯鲁国,是个贫寒书生,“耕则常饥,桑则常寒”,生活困难无比。他在穷困潦倒中听到越王勾践谋士范蠡辅助越灭吴后,又弃官经商,将另一谋士的富国之策应用于家事,在“天下之中”的定陶积累资本,与时代并进19年获金巨万,为人称作陶朱公。被他的故事所感动的猗顿前去请教。
受到了同情和指导的他,被授予了秘方:“若欲早日致富,当先养几头母牛。”鉴于他当时极为贫寒,无力经营其他行业,这些建议对他来说既切实可行又充满希望。遵循这些建议,他迁徙至西河(今山西西南部),在今日山西临猗境内畜牧牛羊。当地土壤潮湿、草原广阔,更具备了理想的畜牧条件。在这里,他辛勤工作,不久即取得显著成效。“十年之间,其息不可计。”
随着他的财产不断增值,最终达到拟王公之尊,以其起家地而得名“猗顿”。为了表达对曾经恩师陶朱公深深敬意,他还在今日临猗县王寮村修建了陶朱公庙。这位能够通过畜牧致富的人物,其影响不仅限于个人,还推动了晋南一带畜牧业发展。此外,由于经营池盐的事业,也积累了一定的商业经验。
对于运河开凿问题目前尚未找到确凿资料支持,但从客观需要分析看,如能成功完成,对保护池盐生产有益;从技术能力考虑,当时已有铁制工具普及,大大增强开发水利能力;从财力上讲,作为巨富,可以投资兴修运渠。不过,这一历史细节仍需进一步考证。
总结起来,尽管有关珠宝交易等方面缺乏详尽资料,但可以推测此人对珠宝也有着高超鉴赏能力,与伯乐相提并论。而最终,即使是在社会影响上也远超过了古代许多人物之一,使得整个社会都留下了一段重要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