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士升,明朝嘉善魏塘镇人,以江西万璟受魏忠贤陷害而惨死著称,他破产以恤其家,为东林党人所推崇。崇祯元年(1628年)起用为少詹事,主管南京翰林院,总裁《实录》。次年,当业师钱龙锡被捕时,他即告病归里。在崇祯四年,被任命为南京礼部右侍郎,并代理尚书职务。在任内,他奉旨祭告皇陵,见土地多荒芜,上疏建议减旧欠,招商引资广开垦地。
崇祯六年九月,被召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与参与机务。他提请停事例、罢鼓铸、严惩赃吏和停止遣官督催新旧饷等事,这些建议均深得思宗赏识。然而,由于他连续提出的改革措施太过急切,以及与温体仁的合作关系紧张,上下都对此感到不满。
为了表达自己的立场和对时政的批评,他撰写了“宽、简、虚、平”《四箴》,提出要“宽以御众,简以临下,虚以宅心,平以出政”。这份奏折深刻揭示了当时的社会问题,但也触犯了思宗的心意,最终导致他失去帝谕,不久后又因李琎提议搜刮江南富民的问题,而再次上疏反对。这一行为进一步激怒了思宗,最终在崇祯九年四月,因为称病求归而致仕回乡,在嘉善建立放下庵,并捐赠田地120亩作为祠堂。
1644年的甲申之变后,与其他几位知名人物一起举兵反清,但最终失败被迫削发为头陀。在他的晚期,他仍然精研易学,对易学有着深入研究,在临死前还留下了一句感慨:“易学垂成,却又永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