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良臣,身为京剧票友的他,在北京长大。他的家族历史可以追溯到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的进士许学范,后来又有“七子登科”的美称。他的族祖父许庚身的女婿是著名出版界元老张元济,而生父曾任磁州府知州。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许良臣自小就被京剧深深吸引。
他在复旦公学读书时,对于学校发生的事件漠不关心,但却对京剧充满了热情。最终,他决定辍学去学习戏曲艺术。他先是在戏班里学习武生,再改学老生,并且常常去观看谭鑫培的表演。17岁时,他正式拜谭派传人陈彦衡为师,从陈师那里学会了许多谭派戏的大部分精华。
18岁时,许良臣随师前往北京继续学习,一直到29岁才离开北京。他在上海也从高玉喜、仇月祥、尚和玉等老师那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 京剧技艺。在1917年,他进入云南省财政厅工作,但由于对京剧仍有着浓厚兴趣,他经常以票友身份参加一些堂会和票房班社的演出。
1925年,他回到上海料理家事,并继续教唱京剧。他与学生们一起练习各种角色和节目,其中包括《卖马》、《宝莲灯》、《骂曹》,以及其他多种作品。在这些演出中,许良臣展现出了极高的专业水平,不仅模仿得惟妙惟肖,而且还能自由发挥,让观众赞叹不已。
20世纪30年代初期,由于抗日战争爆发,日本海军第三舰队旗舰“出云号”入侵上海黄浦江,这对城市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当时,有人提议炸毁“出云号”,并筹集资金支持这一行动。许良臣也参与其中,为炸毁“出云号”捐款。此后,因为安全问题变得日益严峻,最终决定带着家人避居香港。
在香港期间,由于其影响力广泛,被当地及粤港两地的人们所认可,并受到他们欢迎。这段经历使得他成为一位拥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艺术家,其名字甚至被报纸报道,使得街头巷尾都有人讨论他的表演。此外,还有一些政治人物,如李济深夫妇、宣铁吾等,也是他的粉丝,他们都非常喜欢听他讲述关于京剧的话题。而对于日本人的拉拢,以职位和金钱作为诱惑手段,这则更加复杂的问题让許良臣感到困惑,不敢轻易做出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