猗顿,山西省临猗县出身的商业巨擘。战国时期,他是大型工商业者。在春秋时代,他曾是一名贫寒的鲁国书生。当他听闻范蠡弃官经商后迅速致富的消息,便决心向他学习。范蠡告诉他:“想要快速富起来,就要养五头牲畜。”于是,猗顿千里迢迢来到西河(今晋南一带),定居于猗氏王寮,大规模养牛羊,并且兼营盐业,十年之间,他成为与陶公齐名的大富豪。
在史料中记载,猗顿原本籍贯在鲁国,是一个生活困难的人,“耕则常饥,桑则常寒”,饥寒交迫地生活着。他正当为生计发愁的时候,看到了越王勾践的谋士范蠡如何用其商业智慧助越灭吴、辅成霸业后,便弃官经商,将这套方法应用于自己的家务事,从而辗转至当时“天下之中”的定陶(今山东菏泽市定陶区),“治产积居,与时逐”,19年间获金巨万,遂成大富,因号陶朱公。
被感动不已的猗顿前去请教陶朱公。这位同情他的老师给了他一条秘方:“要想快速致富,就得先养五头牲畜。”这些牲畜泛指雌性动物。基于这样的建议和指导,猗顿按照陶朱公的话做了调整,在临潼县南部开始了他的牛羊养殖活动,这里的环境非常适合——土壤潮湿、草原广阔,而且这里还有对泽,一片面铲很大的低洼地区水草丰美,是最理想的地理条件。
经过十年的辛勤经营,不仅有了大量繁衍出的牲畜,还发展成了池盐生产和贸易,最终成为了一位拥有超过百万资产的大财主。为了表达对古代智者的敬意和感激之情,他还建造了一座纪念馆,即著名的“高卧庙”。此外,由于他的运作,对当地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誉为“中国历史以来最大版图”上的重要人物之一。而他的故事,也为后人留下了一份宝贵的财智经验:穷则思变,每一步都充满着机遇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