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元朝的历史长河中,阿老瓦丁这个名字就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闪耀着对炮术艺术的热爱与卓越成就。他的故事,从一个普通的回族炮匠开始,却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被卷入了当时政治和军事的大漪波澜之中。

至元八年(1268年),世祖忽必烈为了增强中央集权,对宗王阿不哥发出了征召,让他派出最优秀的炮匠。阿不哥选择了两个名叫阿老瓦丁和亦思马因的人选,他们举家奔赴京师,接受了官舍待遇,并被授予造大炮之任务。这两位精通火器技术的人物,在京城内外制造了一系列威力巨大的新型大炮,并将其安置于五门前,以展示帝国内部力量。

至元十一年,当国兵渡江北伐时,破潭州、静江等地,都有赖于阿老瓦丁及亦思马因二人所制发明的大炮。在这场战役中,他们展现出的技术水平和战斗力,使得他们成为那时代不可或缺的人才。随后,至元十五年,他被授予宣武将军、管军总管之职,这是对其功绩的一次重要认可。

然而,在他的生活中,还有更多值得称赞的地方。他曾多次陛见皇帝,被赐予钞五千贯,是当时社会上极少数能获得如此荣誉的人之一。此外,他还参与到屯田项目中,为国家提供稳定的粮食供应,也体现了他作为官员对于国家发展的一贯承诺。

到了至元二十二年,他又担任副万户,一直到大德四年的告老退休。在此期间,他子富谋只继承了他的职位,并且继续保持家族在火器领域的地位。直到皇庆元年去世,其子马哈马沙接替父职继续推动家族事业向前发展。

关于阿老瓦丁的事迹,我们可以从钱穆《国史大纲》了解到:“回回人阿老瓦丁以善制炮,世袭副万户。” 这段描述简洁而生动地表达了他在历史上的地位,以及其家族对于火器技术传承和发展所作出的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