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邈,字元岑,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字改革家,他出生于秦朝初年的陕西下杜县(今西安市南郊杜城村),在那个多民族融合、语言文字杂乱无章的时代里,程邈以其对书写的大篆有着深厚的造诣,当时秦统一六国后,由于“语言异声,文字异形”,为巩固中央集权制而进行法令和度量衡的统一,同时也推动了文字改革。丞相李斯提出了小篆,这种简化后的字体虽然便捷,但仍旧耗费不少时间和精力来书写。

程邈热衷于研究新兴的小篆,并很快掌握了这门技艺。但面对繁重公文工作,小篆仍旧显得过于繁琐,因此他产生了一种革新之心。在云阳狱中服刑期间,他利用劳作间隙,不断收集并对比各种简易文字素材与小篆进行修改,最终总结出三千多个更为简洁易学的新型字形。他将这些改良后的字样呈现给秦始皇,并获得了赞赏,被准许在隶人中实行并命名为“隶书”。程邈因功被赦免出狱,更担任御史职位,其所开创的人类文化之路,被后世称颂为“隶变”。

这种从复杂到简单,从绘图式到横竖点撇捺运笔法转变的方式,使得学习和书写更加容易。这批由程邈整理出来的一系列隶字,与原始大篆有着明显相似之处,也因此又被称作“古隶”或“秦隶”,随着时间流逝,在汉代演变成汉族使用最广泛的一种书体——汉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