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中叶,内部矛盾激化,国力衰败,为外患创造了条件。努尔哈赤统一各部落,建立了后金政权,对明朝构成了严重威胁。

1619年,努尔哈赤发起第一次大规模进攻,即“三次围困北京”,但被袁崇焕等人坚守抵抗,最终未能攻克京城。这场战斗不仅锤炼了袁崇焕的指挥才能,也让他在士兵和民众中赢得了声誉。

袁崇焕深知后金的威胁非同小可,因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边防。他提倡“自保之策”,鼓励地方官员增强军事力量,加固城池,同时也注意到民间疾苦,以此稳定民心。

1626年努尔哈赤去世,由其子皇太极继位。皇太极继承父业,不断发动攻击,最终在1627年的山海关之战中成功击败明军,将主动权转移到自己这边。

袁崇焕虽然功高震主,但因政治斗争失势,被迫自杀。在他的死后,一时之间没有人能够像他那样有效地抵御满族人的侵略,这为后来的辽东地区沦陷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