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凤梧(1895年—1978年),原名贺世昌,宁县焦村乡杨贺村人。世代务农,家道殷实。凤梧幼时赋性聪颖,立志求学。1918年毕业于省立第二中学(平凉中学),考入北京师范大学。 1919年在北京参加了“五四”。1920年3月14日,旅京甘肃部分学生40多人在北京大学召开会议,决定成立《新陇》杂志社。贺凤梧出席会议,并为杂志社社员。1922年冬,贺凤梧等20多名旅京陇东学生发表《告陇东各县人民书》,对陇东镇守使张兆钾设官银号,向各县人民摊派基金,借此发行纸币,大肆搜刮民财,中饱私囊的恶行严辞痛责,深受乡人拥护。 1923年贺凤梧大学毕业后,任甘肃省中等学校辅导专员。1924年冬,任省立武威第四中学教务主任,翌年任校长。 1928年春,任甘肃省督学。1929年秋,任省立平凉第二中学校长。直到1935年辞职。他在教育界任职期间,工作认真,治学严谨,处处为人师表,一切颇知检点,深受广大师生敬慕。1935年夏天,他应一六七师师长杨志恒之邀,担任该师驻南京通讯处主任。后一六七师扩编为第五十军,他又任该军驻南京办事处处长。期间,加入了,参加了复兴社。 1936年,他在南京参加国大代表竞选,曾得到南京政府的支持。1937年11月,蒋介石为排除异己,以杨志恒部有党,不听命令及准备拉部队当土匪等罪名,命刘峙将杨扣押开封,继又送武汉、衡阳等地关押,所有军队另行编制。贺凤梧为杨志恒安全计,奔走营救,向诸权要人物设词游说,经过10个月之久,终以无确实证据而准保释。 1939年9月,贺凤梧任甘肃省政府秘书科长。1940年10月,任崇信县县长。1941年3月任通渭县县长。 1944年8月,随同扬志恒到重庆,结识了著名人士章伯钧、杜斌丞、翰兆颚、严信民等人。在他们引导下,积极参加了反蒋反的和尚是地下组织的中国同盟。是年冬,民盟中央总部章伯钧以西北特派员名义派贺凤梧回甘肃作地下工作。先在兰州发展盟员100多人,继在陇东一带联络地方武装,发展壮大组织,积蓄力量,伺机进行反抗政府抓丁征粮的诸种苛政。 1946年,贺凤梧任镇原县县长。期间,带领盟员梁德庵、关祯瑞、梁济生、路增广、阎之翰等10人在镇原活动,暗里同党取得联系,先后由镇原向陕北送骡子4匹。还从平凉搞到二号驳壳枪1支,20发,从崇信搞到电线100米,一起转运到陕甘宁边区。 1949年夏,平凉解放后,贺凤梧带领盟员分赴平凉、庆阳分区所属各县,积极开展支前肃特工作。同时联络散处各县盟员,恢复整顿平凉民盟组织,被公推为主任委员。1949年11月19日,民盟甘肃省支部临时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兰州举行,会议决定贺凤梧任民盟甘肃临时工作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 1950年8月13日,省民明盟支部第一届委员举行第一次会议,决定贺凤梧任秘书长。此后,又先后任甘肃省政协委员,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常务委员,西北行政区民盟委员等职。他亲赴甘南藏族自治州、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实地考察,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为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提供了科学依据。 1957年蒙冤受屈,遭到错误处理。1962年被聘任甘肃省政协文史专员,致力于文史资料的撰写。期间,将他在平凉的一处私宅(约占地4亩)捐献给地区为老干部建造疗养院。 1978年7月病逝于兰州,终年8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