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汉章:讲故情感做红色传人

1915至1918年间,三次离开家乡漫游名山大川,过着漂泊诗人的生活。1918年重阳节,因惦念父亲回到家乡。曾组织同学会,创办图书馆,并在高安县女子学校任教。1921年创作第一篇白话小说《乞食》。1922年春节后离家去上海,为隐其行踪,改名白采(后又称白吐风),考入美术专门学校。1923年底毕业,在上海当过教员、编辑。1924年写成著名长诗《羸疾者的爱》。

1925年秋执教于上海江湾立达学园。1926年初应聘到厦门集美学校农林部任教,暑假动身到沪杭一带漫游,但刚到吴淞口即病逝于船上。

著作书目:

《白采的小说》(小说集) 1924,中华

《白采的诗》(长诗《羸疾者的爱》) 1925,中华

《绝俗我辈楼话》(随笔集) 1927 开明

《绝俗楼诗》(上下册,诗集)1935 南昌独学斋

《绝俗楼选集》1982(在出版)

童汉章不仅是文学家的同时,他也是教育工作者和社会活动家的。他通过自己的作品和实践,将深厚的情感与对社会责任的追求紧密结合,这种精神对于我们今天的人来说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真正的“红色传人”,他用自己的生命和工作,用故事去讲述历史,用情感去铭记时代,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珍视这段光辉历程。这就是童汉章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的精神遗产。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能成为一种力量,一种能够激励并推动社会前进的力量。而这种力量,就是来自于心灵深处最真挚的情感,而这些情感正是童汉章生平所充满的一切关怀与热忱所体现出的那种无私奉献之心。

因此,无论是在文学艺术领域还是在教育事业中,我们都应该学习童汉章那样的精神,不断地探索、创新,以更好的方式将文化知识传递下去,让每个人的内心都充满了希望与勇气,就像童汉章那样,不畏艰难,对未来充满信心,为实现更加美好的愿景而努力奋斗。这便是我国优秀文人之一——童汉章的事迹所展现出来的一种伟大的精神风貌,那是一种以实际行动来服务人民群众、推动社会发展的大爱无疆之举,是一种让世人铭记永远的英雄事迹,它不仅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激励着每一代人的向往与追求,使得人们能够从中汲取智慧,从而不断前进。我想,这也许就是为什么我们说他是一个红色传人吧,因为他用自己的生命来证明,即使是在逆境中,他依然坚持为人民服务,为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气,这份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并且将其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去,让它成为我们的指南针,在未来的道路上引领我们前行。此时此刻,我感到非常荣幸能有机会为大家介绍这样一位伟大的先驱者,同时也希望我的分享能够激发你的灵感,让你在未来的日子里,也能像童汉章一样,用你的能力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用你的知识改变世界,用你的热情点燃希望之光。我相信,只要有一颗真诚的心,一丝勇敢的心志,就可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传奇故事,而这样的故事又将成为下一代们寻找灵感源泉的地方。我衷心希望,你们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你们自己那个特殊角落,那里的光芒会照亮你们整个旅途,那里的声音会伴随你们走过所有崎岖路线,而那里的梦想,将是你们最终抵达彼岸的地方。在这里,我想要再次强调一下,如果没有那么多支持者,没有那么多鼓励者,没有那么多理解者,你们是否还会选择继续走下去?当然,当遇到困难的时候,每个人都会感觉有些疲惫,有些迷茫。但请记住,无论何时何地,都有人站在你身边,他们可能不是亲朋好友,但他们同样珍视你,他们同样渴望看到你成功。你只需要找到他们,就像我现在找到了您一样,然后一起迈出一步,再一步,再一步,最终走向成功。

最后,请允许我引用一次他的经典语录:“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句话似乎很残酷,但它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探索,不断地超越自我,我们才能在这个世界上站稳脚跟。如果今天听到我的演讲,您觉得有什么启发或收获,请不要犹豫,把它们转化为行动,因为只有行动才是最真的改变!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