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式毅,字奉久,出生于1885年,原籍奉天城南三道岗子村。早年考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9期,并在宣统元年(1909年)留学日本东京振武学校。在宣统3年(1911年)归国后,他曾追随孙烈臣,并担任过西北边防军参谋长。1920年的直皖战争中,他被直系所俘,但后来获释。
1924年6月,臧式毅受张作霖之命调回沈阳,并接替张学良的东北陆军整理处参谋长一职。1925年,他任江苏督办公署参谋长。在1928年的“皇姑屯事件”之后,他参与了秘不发丧的策略,以维护东北政坛的稳定。
1930年代初期,臧式毅曾就任辽宁省政府主席,在治理东北财政金融方面有显著贡献。他还参与组织领导“奉天通志”的编撰工作。此时他清廉正直,不愿意接受丰厚的待遇,只是最终因老牌奉系军阀孙烈臣和张作霖的提拔而逐渐得以仕途发展。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大部分官员逃离沈阳,但臧式毅坚持留下继续工作。他多次与日方谈判,但最终在日军强硬态度下,被迫投敌并成为伪满洲国重要人物之一。在此过程中,他被认为表现出了不抵抗主义,这种观点在当时中国社会引起了广泛争议和批评。
1941年的《日满华三国共同宣言》签订后,臧式毅作为伪满洲国全权代表,与汪精卫、日本驻南京大使阿部信签约。这份声明加强了日本统治下的傀儡政权之间的合作,为日本侵略者提供了进一步分割中国领土的手段。
1945年伪满政府垮台后,臧式毅等人试图成立“维持会”,但未能成功。最后他被苏联红军捕捉,被关押至1956年病逝于抚顺战犯管理所,最终完成了一生的转变,从民族英雄到汉奸再到战犯。这段曲折的人生经历反映出当时复杂政治环境中的个人选择和背叛,以及对国家命运的一些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