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汉章,作为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其生平充满了探索和创作的精神。他在1915至1918年间,三次离开家乡漫游名山大川,过着漂泊诗人的生活。这些经历为他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1918年重阳节,他因惦念父亲回到家乡。在此期间,他还组织了一些同学会,并在高安县女子学校任教。这段时间对他来说既是一种成长,也是一种锻炼。

1921年,他创作了一篇名为《乞食》的白话小说,这是他第一次尝试使用白话文进行文学创作。随后,在1922年的春节后,他离家前往上海,为隐其行踪改名为白采(后又称白吐风),并考入美术专门学校。

1923年底毕业后,在上海当过教员、编辑。他在这段时间里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并继续他的写作旅程。1924年,他写成了著名长诗《羸疾者的爱》,这部作品展现了他深厚的情感与强烈的人文关怀。

随后的几年里,童汉章不断执教于不同的学府,如江湾立达学园和厦门集美学校农林部。在这些地方,他不仅传授知识,还将自己的文学热情传递给学生们。

然而,命运似乎有意让他的生命中留下一个遗憾。在1926年的暑假动身到沪杭一带漫游时,就病逝于船上,只剩下无数未完成的事业和作品等待着世人去发现与评价。

尽管如此,童汉章留下的文字依然如同星辰般璀璨闪耀,其中包括《白采的小说》、《绝俗我辈楼话》、《绝俗楼诗》以及《绝俗楼选集》等多部重要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状况,也展示了作者对人类命运深刻洞察力。此外,这些书籍也被认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许多评论者给予它们极高的评价,即使达到或超过9.5分,这足以证明它在读者心中的地位与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