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母娘娘,亦称后土、天姥娘娘、实旷地母至尊,是中国古代宗教中的重要神祇。她被赋予了生育和保护的职能,在民间信仰中,她不仅是土地和丰产的象征,更是人们心目中的“万物之母”,以慈悲为怀,关怀人类的死活。

在唐朝以后,后土神逐渐成为四御尊神之一,其祭祀活动日益盛行。宋朝时期,便有专门设立后土殿,并将其列为四御尊神之一。在民间,每逢夏历十月十八日便会举行盛大的祭奠仪式,以示对她的崇敬。

讲教中,将天母称作“启天师法后土皇天祗”,她掌管着山水之秀,对于年夜帝与北斗星君等神明具有极高的地位。在汉字文化圈内,人们通过建庙泥像、祭奠等方式来表达对她的敬意,并希望获得她的保佑。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信仰传播开来,不仅限于中国大陆,还扩展到了海外,如琉球群岛等地区。阿昌族的一项重要节日——祭奠天母,也体现了这一点。他们每年举办三次这样的仪式,以求子孙平安、家畜兴旺以及五谷丰登。

在这些宗教活动中,有十二尊次要女神被认为是天母的眷属,他们各自拥有不同的特性和职责,比如收眼、贤德明妃、高强尊胜等,都承担着不同领域的保护任务。这一系统复杂而又完整,为当时的人们提供了一种精神上的慰藉,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社会对于自然力量与生命力追求平衡与谐调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