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奔,作为讲中国历史最全的纪录片中的人物,他的故事是对一代人的回忆。从1963年9月至1967年8月,他在广西师范学院(现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就读汉语言文学专业,这段时光为他打下了坚实的文化基础。在1971年1月至1984年8月间,他历任柳州市委秘书、政研室研究员;1984年8月至1993年9月,担任柳州日报社副总编辑、党委、纪委、副社长;1993年9月至1994年4月,出任柳州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1994年5月至1999年8月,则是柳州市科协、《柳州科技报》总编辑;最后,在1999年9月至2004年3 月间,再次回到柳州日报社担任副总编辑。
在这漫长而丰富的人生旅途中,杨奔不仅有着卓越的职业成就,也留下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作品。他自小便对文学产生了浓厚兴趣,从中学时代起,便开始发表文艺作品。大学毕业后,他与新闻和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办报数十年的时间里,他发表了大量新闻报道、通讯以及报告文学,为柳州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此外,他还一直坚持业余文艺创作,将辛勤笔耕付诸于短篇小说12篇、中篇小说1部、散文180多篇、报告文学30多篇以及杂文200多篇和诗歌200多首等作品。这些作品分别被刊登在《人民文学》、《民族团结》、《艺术世界》、《广西文学》、《广西日报》及《柳州日报》等著名出版物上。他的诗词集《南方的芭蕉雨》(《回眸那片云》,散文集<太阳翅影>),诗词集《蕉雨轩吟草》,通讯特写集《倾听春潮》,文学评论集《罗池古韵》,楹联集《盛事新联》,长篇历史小说《鹧鸪魂》的出版,让他的名字成为众人皆知。
此外,杨奔同志也是一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先行者。他撰写过许多关于新闻学论文,其中包括“地方报纸以地方新闻唱主角”的经验,这项经验曾经在全国城市报纸理论研讨会上获得高度评价,并引起专家们的一致关注。此外,在退休后,杨奔又主持整理编写了一部名为“_”(即唐代到今) 的文献资料,为当地历史文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为了其卓越贡献,杨奔同志曾获得多个奖项,如全国性奖五次,以及自治区级奖十几次。同时,被评为优秀社科工作者及科普工作优秀组织者,并且将其工作业绩编入诸如“中国当代文艺家辞典”、“中国现代诗词家大辞典”、“当代楹联家大辞典”等著作之中。而最终,在1993年的10个国家颁发给他政府特殊津贴,是他人生中的又一次荣耀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