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曾宗彦(1850-1912)字成焘,又字君玉,号幼沧,福建 福州人,祖籍福州洪塘鹗里(今属仓山区)。他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阴历十一月十一日生在北京,但早年随家迁回福州。曾宗彦的家庭背景显赫,他是四代直系进士,是清代福州所独有的一份荣耀。他之所以能够继承这份荣耀,与他的家族成员及其与其他知名学者的血缘关系有关。曾宗彦的母亲王如瑛是语言学家王念孙和王引之的后裔,而他的高祖母陈帖则是民族英雄林则徐的大姨妈。

从小接受爱国主义思想熏陶的曾宗彦,在丧母后考取秀才,并在同治十二年中举人,光绪九年成为进士。此后,他任散馆授编修,并担任过厦门、台北等地讲席。在他的诗作《金门岛吊郑延平》和《台北夏日》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历史和文化的深刻理解。

作为维新派的一员,曾宗彦积极参与“闽学会”的成立,并建议精练陆军以新法,这一建议得到了光绪皇帝的重视。百日维新的开始标志着这一改革得到实施,从而改变了中国古老军制,使其更加现代化。这一举措被认为是近代中国陆军之父,也有人称其为戊戌变法导火索。

除了推动兵制改革外,曾宗彦还提出了振兴农工二务,以筹实利权折。他主张设立矿务学堂并选派学生赴欧美学习矿学,这些想法也得到了采纳,为百日变法提供了重要支持。

尽管参与变法遭受排挤,但在知府任内仍坚持关注新政。晚年的他返回故里颐养天年,最终逝世于1912年。在他的墓碑上,只有简单几字:“御史幼沧曾公寿域”,但即使如此,它也传达了一生的价值和影响力。此生未能实现安葬西湖的心愿,但他的遗产依然活跃于历史舞台上,被人民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