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火烧圆明园的凶手?这个问题,像一道永远未能解答的历史谜题。让我们先走进那座被毁灭的园林,感受它曾经的辉煌与现在的荒凉。

圆明园,是北京西郊的一处皇家御苑,由康熙帝在1709年创建。这座园林不仅集成了江北名园景色,还融入了东方园林艺术,为中国天子提供了一处避暑胜地和处理政务的地方,因而被称为“夏宫”。

1860年7月,英法联军从天津开向北京,最终在10月6日攻占了圆明園。次日上午,他们开始了无序掠夺搜索,总指挥额我金等人召开会议讨论如何分赃。但是,这场劫难并没有结束,在额我金命令下,“水烧圆明园”的悲剧发生了。

两天两夜之久,大火将圆明园燃尽,只留下废墟。在这场灾难中,有300多名宫女、宦官以及工匠被困于安佑宫,被活活烧死。而那些幸存的人们,对此事件只能目睹,不得不默然接受。

然而,这位凶手——额我金,并没有因此感到自责或忧愁。他将这次残酷行为视作自己的“战绩”,在各地传扬。而他的最终结局,则是一个有趣的话题。

他签订了一系列公约,如《北京公约》,并且北下香港盘踞九龙,但最终因病返回英国,在维多利亚女王的访问夸奖后,便逐渐淡出历史舞台。奇迹的是,他竟然只活到52岁,就在印度遭雷击去世,那时正值雷电频发之区达兰萨拉镇。当时,他居住的小屋突然遭雷击,一时间急心病发,却无法动弹,最终淹没于大雨中去世。

这位似乎命运多舛的人物,其确实是一生中的许多事情都显得有些早逝,没有来得及享受到应有的报偿,而那个关于命运已经决定的事情,也许真如古语所言:“其身当刍狗,无力反抗。”

那么,我们又如何评价这个曾经扮演过如此关键角色的人物呢?他的故事,让我们思考战争给予人类带来的伤害,以及作为一个国家领导人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