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公元前2717年至前2599年,是中国远古时期的部落联盟首领,被尊为中华民族始祖和人文初祖。根据《史记·五帝本纪》的记载,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在轩辕之时,他统一了天下,并制定了国家的职官制度,如云为名的中央职官、称青云管宗族事务、称缙云管军事,以及设立左右大监等。
在农业方面,黄帝发明了种植多种粮食作物,使农业生产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他还制定了历法,以神蓍推算天象,并规定了一套文字系统。音乐方面,他与伶伦共同创造了箫管和十二律体系;服饰方面,他与元妃嫘祖一起养蚕以丝织衣服;医学方面,与岐伯共同讨论病理并著作《黄帝内经》。
在数学领域中,有隶首作数并确定度量衡之制。在军事上,则有风后衍握奇图,以此开始制定阵法。此外,还有许多其他发明,如铸鼎分华夏为九州、水井的发明以及舟车、弓矢、房屋等工具和建筑物的创新。
作为社会领导者,黄帝提出了“修德振兵”的方针,用德治国,同时提出节约生活,不奢侈,对于犯罪重者判处流失或斩首。他的文化成就不仅影响了当时的人们,也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使他成为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