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德国对波兰宣战,二战爆发;1940年,意大利加入战争,对法国展开攻击,同时在北非与英法作战。意大利在北非的军事行动逐渐陷入困境。德国为了援助意大利,在北非增派了装备精良的非洲军团,并任命隆美尔为该军团的指挥官。在初期,由于隆美尔运用了一系列有效的战术,他成功转换了北非战场上的局势。但是,在第二次埃尔阿勒姆战役中,英国将领蒙哥马利接替了指挥权,并在两次关键战斗中击败了隆美尔。隆美尔为什么会败给蒙哥马利?答案不仅仅是看待领导者的能力,还涉及到整个体系和资源的问题。
德国北非军团在阿拉曼战役后期尤其面临严峻挑戰,最突出的问题是补给线断裂。从地中海运送补给物资极其困难,而他们还需要为自己的军队提供支持。在阿拉曼战役进入尾声的10月份,德国只得到了1.5万吨补给,而到了11月,这一数字激增至2.1万4千吨,但到了12月,这些数字就完全消失了。当英军开始反攻时,德国燃料严重短缺,以至于他们不得不使用空运将100吨燃油运输到托布鲁克港。这迫使他们放弃了一些重要的地位,因为缺乏补给,他们无奈地失去了控制局势的手段。
相比之下,盟军由于水上交通优势、印度部队以及补给线稳定的保障,没有遇到任何显著的问题。兵力上来看,德意联盟总共有6万人,而盟軍则拥有19.5万人;坦克方面,虽然双方都有丰富装备,但盟軍所拥有的数量远超对方,其中包括1038辆各型坦克、252辆M3李-格林坦克等。而且盟軍占据制空权,可以随时提供飞机支援。
最后,当发现自己剩下的35辆可用的坦克也因为燃油不足而无法继续作战时,即便是像隆美尔这样才能的人,也只能束手无策地面对那些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形中的蒙哥马利。此情此景,使得即使最优秀的指挥官也不可能取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