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远古神话中,女娲与伏羲是兄妹关系,他们共有十二个子女,但在一次大火中,只有他们两个人幸存。后来,他们到了昆仑山,希望为人类传下子孙,却因为兄妹相亲违背了礼法。于是,他们向地神祈求,如果允许他们结婚,就让两堆篝火的烟一起升起。最终,两人面对着各自的篝火,一同燃烧,让烟气融合,这就是他们被允许结婚的象征。

伏羲和女娲育有四个孩子,其中之一叫少典,他生了两个女儿,即炎帝和黄帝。在神话里,这些女子都是神灵,掌管天上的各种事务,有的管理江河湖泊,有的掌控季节变化。

女娲娘娘的一个名字叫洛神,她还被称作风宓妃,是主管洛水的大禹之母,也称为洛氏。她深爱着洛河沿岸的景色,最终化身成一位守护者,在世间流传下她的故事。当时,在洛河边居住的是一个勤劳勇敢的小族群,有名为“有”姓的人们。风宓妃进入这个小族,并教会了她们如何打鱼、养殖以及放牧,同时也教授了从母亲那里学来的种植技巧。

至今,每当风宓妃坐在洛水旁弹奏母亲给她的凤凰琴,那美妙的声音便吸引来了黄河中的河神。他被她的美貌所吸引,不久便化作一条黑龙,在洛河上掀起巨浪,将她淹没。但她被救出并与夷羿相爱,最终成为了一位保护者,被封为“天问”中的“日月星辰”。

在《楚辞·天问》中提到:“帝落夷羿,革孽夏平易近,胡为射乎河神而妻彼雊嫔?”这说明尽管风宓妃曾经遭遇不幸,但最终得到拯救,并与夷羿共同生活。而为了奖赏她对洛水的奉献,她成了天帝指定的一位守护者—— 洛神。

关于女娲生的其他传奇人物,如龙王、蛇王、雷王、后羿等,都是她的子孙。在中国古代文化中,与伏羲结合产生孩子的事实表明,当时社会没有严格禁止兄妹之间通婚。而随着社会发展和道德观念变迁,这种习俗逐渐消失,被视作不符合现代道德标准。然而,对于伏羲和女娲,以及它们子孙炎黄二帝来说,它们都扮演了重要角色,为中华民族提供了解决困难问题的手段,如制人补天和教导农业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