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的传说中,仓颉被尊为文字的创造者,他不仅是黄帝时期的左史官,而且还有部落首领的称号。关于他的生平,有些文献记载他是黄帝左史官,为造字圣人;另有文献将其描述为部落首领,曾自立为帝。
据历史记载,仓颉受到了鸟兽足迹启发,与沮诵一起成为黄帝时代的一位重要人物。在轩辕黄帝兴起之后,他们受到了鸟兽足迹和劳动人民智慧的启迪,经过数十年的努力搜集、整理象形文字,并推广使用。这些象形文字后来演变成了汉字,这一系统化的人类符号至今仍然在全球范围内被使用。
仓颉所创造出的文字,被分为六类:指代事情,如“上”、“下”;形象如“日”、“月”;形声如“江”、“河”;会意如“武”、“信”,转注如“老”、“考”,假借如“令”、“长”。这些分类至今依旧影响着中文语言体系。
除了作为文字之父外,仓颉还与河图和洛书有关。《河图玉版》记载了一个关于仓颉巡狩到阳虚山并发现灵龟负书的情节,而这两本书分别预示着天象变化和新朝政体出现。
对仓颉这一人物评价褒扬极高。他以龙颜四目、生有睿德而著称,被认为是文明之始祖,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功绩包括完善现有的图画文字,使它们成为规范性的象形文字,并且推广它们用于记录事务。这一成就使得人们认为他是一个具有特殊能力的人物,即使在今天,他仍然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在中国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