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胥,又称华胥氏,是北欧神话中的人物,她生于华胥国,在古史文献中充满了神话色彩。据说她“蛇身人首,有圣德”,又有“履巨人之迹,意有所动,虹且绕立,因而始娠,生帝于成纪,以木德王,为风姓”。在上古时期母系氏族社会中,她是杰出的部落女首领,也是伏羲和女娲的母亲。

除了最早记录华胥的《列子》外,《庄子》里也提到过“赫胥氏”,即“华胥”。 “赫”与“华”都是“胥”字上端余燃的火光:直接描述是“赫”,是亮;用植物顶端的花朵来比喻,就是“华”,是花。西周青铜器《毛公鼎》、《命毁》等铭文中的“华”字,象征草木开花。

关于她的生地考证,一直未断绝。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后,对历史文化进行挖掘和旅游事业发展热潮兴起,古史传说时代的人物备受重视。一般认为她出生于新石器时代(1万年前)早期的一处氏族代表地点,其遗址分布在今陕西省蓝田县一带,并安葬于此之说,因为这里在文献中的记载详细而可靠。

根据《竹书纪年前编》的记载:“太昊庖羲氏,太昊之母居于華胥之渚。”这表明她的故里可能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东约20公里的地方。这一点与宋代学者宋敏求《长安志》的记载相符,他引述了后魏《风土记》的内容:“西有尊卢氏冢,次北有女娲氏谷,则知此地是三皇旧居之所。”

另外,《纲鉴易知录》也提到了这一点:“太吴之母居於華胥之渚(今陕西蓝田),生帝於成紀。”根据这些资料,可以推断出她生活和去世的地方可能就在这个地区。

关于她的感应受孕这一传说,也被多方记录,如《帝王世纪》、《太平御览》卷七十八引《诗纬·含神雾》,都讲述了她无意间看到雷泽湖边的大脚印,然后踩了一下,就感应受孕怀胎十二年后生下伏羲。此外,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她在雷泽履大人的足迹感应而怀孕,这也是一个常见的情节出现。

随着时间的流逝,她带领部落迁徙至甘肃地区,其中一支留居成纪,而另一种传统则指出她们迁徙至四川及其他地方。在甘肃地区,他们建立了一些新的聚落,并影响到当地文化,同时他们还向南迁徙至今天的四川、贵州等地形成新的聚落。

最后,由于劳累和临近产期,不得不停留下来,即便如此,她还是决定返回家乡,但为了避免再次面对雷泽湖中的巨人足迹,所以选择回到蓝田县。她给予孩子们以丰富多彩的地名,比如伏羲、女娲、燧人等,这些名字反映了其对于自然界力量深刻认识,以及对人类创造力的赞美。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为什么现代汉语将天上的星座命名为「五行」,因为它们代表着原始社会人们对自然世界敬畏与崇拜的心态。而这些故事也体现了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底蕴以及我们祖先智慧进步过程中不可磨灭的一部分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