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辩的生平早期经历,始于汉灵帝熹平五年(公元176年)的出生。他的父亲是当时的皇帝刘宏,而母亲何氏是一位宫女,她后来被封为贵人,继而晋升为皇后。在刘辩出生的前几年,他的兄弟们都早已夭折,所以他并未在皇宫中长大,而是在道士史子眇家中成长,这也是为什么他被称作“史侯”的原因。据说何氏选择了史道人的家作为避难之所,以期通过他的道术保护她的儿子。
然而,当时的灵帝并不喜欢刘辩,而是更倾心于王美人的儿子刘协。群臣不断向灵帝推荐立太子的问题,但由于认为刘辩行为轻佻,不适合做君主,最终一直到灵帝驾崩,没有决定太子的问题。
登基成为帝,在光绪六年的某个时候,灵帝病重,将自己的心目中的继承人——即将成为第一个真正掌握权力的宦官蹇硕信任的人——让给了他特别信任的人物蹇硕。但就在这段时间里,一场宫变爆发了,由于何进和宦官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最终导致了何进被杀,以及少数宦官逃脱。
此后的光熹元年八月二十五日(公元189年9月22日),在一系列混乱和政治斗争之后,随着何太后的同意以及董卓带兵入京助力的一系列事件下,少帝始料不及地继承了帝国宝座,并且由于年龄小,他的一切政事都由临朝称制的大臣手中控制。在这个过程中,有几个关键人物出现,他们包括董卓、袁隗、卢植等,他们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如对抗宦官势力、维护秩序或者寻求个人利益。
但最终,在光熹元年的末尾(公元190年3月6日),随着董卓废掉弘农王并毒死其一行人,这段历史画上了句号。这场剧变不仅改变了一个家族的命运,也标志着东汉王朝走向衰败的一个重要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