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发凤:琼剧红色传人

在清光绪二十六年,吴发凤开始了他的事业生涯,摆脱了传统剧的束缚,搜集民间佚事掌故,编纂提纲戏。他的艺术成就深受班主和名伶器重,他成为各大名班常聘的开戏“师爷”。1919年,“五四”运动席卷全国,他利用话剧形式宣传新思想,提倡新文化。他编写了讴歌孙中山、黄兴等人的琼剧,并刻印成册,这些作品演遍全岛。

1922年,与其他名伶一起,在海口成立了琼崖优伶界工会,当选主席。随后创办琼崖土戏改良社,使琼剧成为反封建文化运动的组成部分。他除了搜集一批传统旧脚本改编外,还创作了一批剧本,如《秋瑾殉国》、《》、《省港大》等。

吴发凤不仅是演员,也是著名的剧本作者。他共编写68个剧本,其中时装戏58个,是琼曲史上唯一的多产剧作家。在日军侵占海南期间,他携带家眷到西营经营泥版印刷劇本,以此为生。1945年返回家乡文昌,但由于离家的手稿大都霉烂,他心情异常忧郁。

吴发凤把一生献给琼曲事业,一生的工作为后世留下宝贵财富。他以其丰富的人生经历和深厚的艺术功底,为中国京味及地方戏曲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