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1923年,常香玉出生在河南省巩义市董沟。1932年5月,她随父亲张福仙搭班开始拜师学艺,学习武丑、小生、须生的基本功,并专注于花旦的扮演技巧。1933年初,她随父搭太乙新班习演,与王金枝、徐双槐等名师求艺。1935年11月,在郑州三次尝试后,她再次加入周海水太乙班,在开封闯荡。她仅在开封不到两个月,便凭借文武兼备和旦子俱佳的出色技艺崭露头角,从垫戏逐步升至中轴位置,一举成为太乙班的主演之一。

她的代表作《泗州城》连续三场热映,在开封掀起了轰动效应。此后,常香玉正式确立为主演。在她的事业高潮期,她不仅参与了多部豫剧作品,还积极推广和发展豫剧艺术。

1941年秋季,常香玉初识崔兰田并与汤兰香重逢,他们合作创作了《贩马记》这部杰出的作品。此外,她还曾参与过多个社会活动,如宣传抗日战争以及筹款捐赠“香玉剧社号”战斗机。

1956年3月4日,河南豫剧院成立,而常香玉担任院长一职。她不仅是 象征着中国戏曲界的一位卓越女性,也是对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理解和热爱的人。

1960年代至1970年代期间,常香玉继续活跃于舞台上,并且积极推动新的戏曲改革。她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表演者,更是一位鼓励新人成长的导师。在她的努力下,一大批优秀人才得到了培养,为中国戏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80年代至1990年代时期,尽管身体健康出现了一些问题,但常香玉依然保持着其对艺术事业的热情和投入。她继续指导学生,不断地进行研究与创造,使得豫剧这一古老而丰富的情感语言得以流传下去。

2004年的春天,当她在享誉四方之后终于辞世时,我们失去了一个宝贵的人才。但是,无论是在生活还是艺术领域,都留给我们无尽的灵感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