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生平如一部丰富多彩的史诗,她以卓越的技艺和深邃的情感,在戏曲界留下了璀璨的足迹。

1923年,常香玉在河南省巩义市董沟出生。在父亲张福仙的大力支持下,她从小就开始学习戏曲,拜师学艺于翟燕身、葛燕亭、周海水等大师。她初学武丑、小生、须生,但后来专注于花旦这一角色。

1935年11月,常香玉随父搭乘太乙新班到开封闯荡,不久便凭借自己的文武双全和出色的技艺崭露头角。她不仅担任垫戏,还成为太乙班中轴的一员。《泗州城》三场连演,让她名声大噪,从此成为了主演。

1937年2月,常香玉与张福仙、王振南、史书明等人共同成立了中州戏曲研究社,为抗日宣传而努力。1941年秋,她初次遇见崔兰田,并与汤兰香重逢合作演出了《贩马记》。

1944年6月3日,与陈宪章结为连理,他们在西安东大街正大豫饭庄秘密举行婚礼。1945年4月28日,他们公开关系,并育有长女常小玉和次女陈小香。不久后,陈宪章被捕,而常香玉竭尽所能营救他,这几乎耗尽他们所有财产。

1951年8月7日,常香玉率领剧社进行捐献“香玉剧社号”战斗机任务全国巡回演出。这项活动让她更加关注社会责任,也提升了她的影响力。在接下来的岁月里,她继续在各个领域发挥影响力,一直到1960年代末期,她成为中国文联第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也是中国戏剧家协会河南分会第一任主席。

1979年至1980年代初期,常香玉担任河南省文化厅艺术顾问,其间还曾参与电影《春天》的拍摄工作,并担任过河南省戏曲学校校长。此外,她还当选为省文联顾问,以及多个其他重要职位,为豫剧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991至1996年的几十年里,由于健康原因退居幕后,但仍然保持着对艺术事业的关心和支持。在2003年的节目《鲁豫有约·常香玉》中,她展现了一种新的形象——一位享誉世界的艺术家的风采。而在2004年的节目《艺术人生·常 香 玉(纪念)》,更是让观众看到了一个不同寻 常的人物——一位生活丰富多彩、一心只想用自己的事业去改变世界的人物形象。

总之,无论是在舞台上还是银幕前,无论是在作品创作还是个人生活中,对于这位女性来说,每一次选择都是一次冒险,每一次尝试都是一段旅程,而每一次成功又都是对自我挑战的一种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