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键在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手指间跳动,整个房间里弥漫着一种压抑、苦恼、烦闷的气氛。他的乐曲似乎是从内心深处迸发出来的:爱情的不幸和痛苦正折磨着他。在一段充满忧郁回忆的情节中,记得几年前,当这位以音乐描绘俄罗斯人民苦难生活图画的伟大作曲家,一封来自安东尼娜小姐的求爱信如同一道闪电划破了宁静。那时,他冷漠地拒绝了她的感情,但她并未放弃,而是执著地表示,如果他不接受,她将以死来证明自己的忠贞。出于怜悯和担忧,柴可夫斯基最终同意了这个请求。

婚后的日子里,他发现安东尼娜只关心的是占有他的荣誉和名声,而对音乐却无知。她谈论的话题都是高社会中的趣闻轶事,这让柴可夫斯基感到厌烦和痛苦。他不得不逃避那些不断纠缠他的无休止场面。随后,安东尼娜与一个叫波尔科夫的人私奔,并生下孩子。这时候,他朋友们建议离婚,但善良且宽容的心作曲家没有这么做。他选择继续供给她生活费用,即使到了最后,也没有改变。

这样的迁就不是爱,是一种悲剧性的自我牺牲。它成为了他一生的不幸之源。而这一切,只因为那份最初的怜悯,没有意识到真正意义上的爱情应该是相互理解、尊重与支持。而非单方面的付出与被利用。在这段艰辛而又令人感伤的情感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那种被误解甚至背叛的情感经历,对创造力具有极其巨大的影响,使得柴可夫斯基的一生都笼罩在失落与哀愁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