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香玉:豫剧花旦,诗意绘声绘影

人物生平

1923年,常香玉出生于河南省巩义市董沟。1932年5月,她随父亲张福仙搭班开始拜师学艺,学习武丑、小生、须生的角色,并后来专攻花旦。1933年初,她随父加入太乙新班习演,并向王金枝、徐双槐求艺。1935年11月,在郑州,她再次加入周海水的太乙班并在开封闯荡。在短短两月内,便凭借其文武兼备的技艺崭露头角,从垫戏中晋升为中轴表演者。

她的成名之作是《泗州城》,连续三场演出在开封掀起了热潮。她很快成为太乙班的主演之一。1937年2月,她与张福仙、王振南、史书明等人共同创立了中州戏曲研究社,以宣传抗日战争而著名。

1941年秋季,常香玉初识崔兰田,并与汤兰香合作,《贩马记》一剧大受欢迎。此外她还结婚并育有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她的一生也充满了对戏曲艺术的贡献,以及对于豫剧唱腔和表演艺术的推广。

主要作品

花木兰(1956)- 豫剧电影

人欢马叫(1965)- 戏曲艺术片

艺术人生·常香玉(2004)- 纪录片

代表剧目

打土地(1938)

秦雪梅吊孝(1945)

拷红(1945)

花木兰(1952)

桃花庵(1956)

大祭桩(1956)

五世请缨(1957)

破洪州(1959)

艺术特色

常香玉以其丰富的声音色彩、高尚的情感表达以及精湛的吐字技术闻名。她融合了多种地方歌谣和京韵大鼓元素,为豫剧带来了新的风貌。她的唱腔既保持了古朴醇厚,又不失现代感 hersinging style maintains the ancient elegance while retaining a modern fe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