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孝宗淳熙年间(1174—1189),刘松年以其卓越的才华入为御前画院学生。随后,在宋光宗绍熙年间(约1190—1194),他成为了画院待诏。在宋宁宗时期(1195—1224),刘松年的才艺得到了进一步的肯定,他因进献《耕织图》而受到奖赏,并被赐予金带。

作为一位擅长绘制人物和山水画艺术家,刘松年的师承关系与张训礼紧密相连,而他的名声不仅盖过了师父,更被誉为画院中“绝品”。在技法上,他对李唐的“斧劈皴”进行了创新,将其改进为小笔触的“刮铁皴”,营造出生动活泼、清新脱俗的山水景象。

尤其是当他描绘西湖时,其作品常常展现出茂林修竹之美,同时也反映了他的精湛技艺。由于题材多涉及园林小景,因此人们称他为“小景山水”的专家。此外,他所作的人物画像同样栩栩如生,每个细节都透露出深厚的情感和深邃的人生哲理。

除了这些,刘松年的作品还包括反映社会不平等问题的一些作品,如《风雪运粮图》,以及表彰民族英雄们的事迹,如《便桥会盟图》和《中兴四将图》。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他的爱国情怀,也凸显了他对历史责任感的追求。

总结来说,作为南宋四大家之一,刘松年的传世代表作品如《四景山水图》卷、《天女献花图》卷等,以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四川省博物馆等著名文化机构藏品,为后人留下了一面面宝贵的人文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