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山海经》中,常羲又被称为“女和月母”,因为常羲生十二月,所以称之为“月母”,而所谓“女和”,则大概是因为她担当着调和阴阳的重任。为什么月神要调和阴阳?这是由中国历法的特点所决定的。在传统的中国历法中,日子与节气相结合,而时间与天象紧密相关。这是一种独特而复杂的系统,它不仅需要考虑太阳公转周期(约365天),还需考量月亮绕地运行周期(约28天)。这两个周期并不完全对齐,因此在长期内会导致季节与时辰之间出现严重错位问题。如果不加以调整,可能会发生这样的情况:一年的惊蛰节气在二月份开始,然后几年后可能突然跳到三月份,这就无法预测农事活动何时进行。
解决这个问题的手段之一就是闰日制度,即每隔几年,在一年结束时插入一个额外的日子作为闰日,以保持季节与时间的一致性。这种做法确保了农耕社会中的农业生产能够顺畅进行,因为人们可以根据正确的地球位置来确定最佳播种时机。
《山海经》记载:“有女和月母之国。……处东北隅以止日月,使无相间出没,司其短长。”这意味着常羲负责管理这些规律,使得地球上的光明与黑暗、寒冷与温暖能够保持一种自然秩序。她通过设置闰日来确保太阳年的长度接近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次所需的大约365.24天,并且使得每个朔望月几乎等于平均29.53天,从而维持了一个稳定的、可预测性的时间体系。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常羲在《山海经》中的角色并非只是简单的一个神话人物,她实际上扮演的是宇宙秩序维护者的一角。此外,她也被认为是创世之神之一,因为她的工作直接影响到人类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如农业、航行甚至是宗教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