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刘秀光武帝的治理下,东汉得以复兴,社会经济焕发新生,被后人称赞为“光武中兴”。图为当时的汉光武帝刘秀,他出生于公元前6年至57年间,是南阳蔡阳(今湖北枣阳西南)的子民。

东汉初期,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建设。明帝时期,王景主持黄河治理工程,使得被洪水淹没多年的土地重新成为肥沃之地。此外,那时候利用水力来鼓风冶铁是生产技术上的重大进步。而在此期间,南阳太守杜诗总结了劳动人民的经验,并发明了“水排”装置,这是一种利用水力推动风箱来鼓风冶铁、制造农具的手段。经过数十年的努力,东汉经济逐渐恢复并取得发展。

然而,在中叶之后,由于皇帝年幼无知,大权旁落到外戚和宦官手中,加剧了东汉晚期的政治腐败与黑暗。那个时候,可以通过金钱购买官职,这些只为了钱而做官的人上任后,却不顾百姓死活,对百姓进行搜刮。这导致广大农民生活无着,无以为继,不断爆发起义反抗,以至于东汉政权岌岌可危。

就在这个背景下,一位名叫张角的河北人,因见民不聊生,便创立了一种宗教组织——“太平道”。短短几十年时间内,该组织吸引了数十万人参加,其中包括黄河流域及长江流域的大片地区。张角将这些信徒按地域分组,并号召他们起来反抗东汉统治。在284年的二月份,当局正式开始了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大规模农民起义,这就是著名的“黄巾军”起义。

由于这次起义给予了沉重打击,最终导致了东汉政权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