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长河中,高宗李治被后人评为一位平庸无奇的君主,但事实真相却是颇具争议。从表面上看,他似乎并没有太多显赫的成就,甚至连大臣们对他的评价也并不高。但如果我们深入挖掘,便能发现李治是一位真正关心民生的帝王。
他继承了父亲太宗李世民的大业,却选择了放弃那场耗费巨大的辽东战役,这不仅节省了国家大量资源,更避免了一场可能导致帝国覆灭的灾难。他本人以慈祥、低调和俭朴著称,不喜欢大规模建设,也不迷信方士之术或游猎,这与当时许多皇帝形成鲜明对比。
历史记载显示,李治频繁施行大赦,体恤百姓疲惫。此外,他还特别关照老年人口,为八十岁以上的人赐予粮食和布帛,并授予郡君身份给八十岁以上的妇女。更有甚者,他下令释放宫中的宫女,让她们脱离深宫禁苑之苦,还禁止胡乐,以倡导清新风气。而且,他命令皇后亲自带头植桑养蚕,鼓励民间勤劳致富,使得唐朝逐渐恢复元气。
值得一提的是,在他执政期间,有一个乳母卢氏,她曾因丈夫杜才干受诛而被收于宫中作为李治的养母。在感念她的恩情之后,李治分封她为一品诰命,并给予极大的恩宠。然而,当卢氏试图为其夫翻案时,即使感激万分,但仍坚持尊守先朝之决断。这显示出他的谦逊和对传统秩序的一致性。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的是,在晚年的某些方面,如过于纵容武则天干政等问题上,其表现确实存在不足。不过,从维护国家安宁、保护百姓利益以及促进社会稳定的角度来看,可以说他是一位善良、贤明而又有远见卓识的帝王。他最伟大的成就是让人民幸福安居,而这份功绩是任何时代都无法磨灭的。因此,对于这样的皇帝是否真的“无作为”,这个评价显然是不够准确也不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