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构,字德基,东京汴梁人。宋朝第十位皇帝(1127年6月12日-1162年7月24日在位),南宋开国皇帝,宋徽宗赵佶第九子、宋钦宗赵桓之弟。在其统治期间,他面临着北方丧失与金国的战争和内忧外患。

大观元年五月(1107年6月),赵构出生于宫中,与他同辈的兄弟们一样,都有着天赋聪明和博学多才。他的父亲是当时的皇帝宋徽宗,而他的兄长则是被俘虏到金国的宋钦宗。靖康之变后,金兵攻陷了东京汴梁,并俘虏了许多高级官员和贵族,这也包括了赵构的一些亲属。

随着时间的推移,尽管面对重重困难,但赵构展现出了坚韧不拔的精神。他最终在南京应天府即位,并建立起南宋政权。在他的统治期间,他曾经考虑过抗击金军,但最终选择了一种更加温和的手段,即与金国进行谈判,以换取自己的安全。

在政治上,虽然他任用了一些主战派将领,如岳飞等,但是同时也依赖于主和派官员,如秦桧等人的建议。他因而采取了一系列对抗措施,同时又寻求通过谈判来缓解与金国之间紧张关系。这导致了他不得不屈服于压力,在绍兴十一年(1141年)签署了屈辱性的绍兴和议,这使得南宋成为一个半独立国家,只能向北方的大汗纳贡以保持自己的地位。

除了政治上的挑战外,赵构还是一名书法家,对草书尤为精通。他留下了一些著作,其中包括《翰墨志》,并且有一些传世墨迹,如《洛神赋》(草书)。

然而,不幸的是,在晚年的生活中,由于健康问题以及内部斗争,他开始逐渐退出政坛,最终在淳熙十四年的岁末病逝。当时距他即位已有三十六载,是为中国历史上少有的长寿君王之一。他的陵墓位于会稽县永思陵,也就是今天浙江省绍兴市的一个地方古迹。而后来人们对于他的评价变得更为复杂,有人认为他是一个既勇敢又懦弱的人物,因为尽管面对巨大的压力,他仍然坚持使用一些抗击策略,但最终却选择了放弃抵抗,从而导致整个国家的地理位置缩小至江南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