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德元年(888年)三月,昭宗即位时,二十二岁,他的容貌清晰光洁、充满英俊气质。遗憾的是,他生于乱世,朝中宦官专权弄政,而外藩镇争霸称雄,朱温和李茂贞是两大割据势力,他们对皇权虎视眈眈。十几年的努力治理与抑制藩镇力量无效,不仅失去了尊严,还被迫投降。

昭宗遭劫后,朱温愤怒至极,以大军攻打李茂贞,将凤翔包围得水泄不通。在军事上,朱温明显占据优势,每次出战都获胜,使李茂贞只能龟缩在城内。朱温多次攻城未果,便决定继续围困,让时间成为压力。

十一月,朱温下令发起总攻,但双方的抵抗仍然激烈。这场战争中的辱骂声不断,“劫天子贼”、“夺天子贼”,每一方都有其立场。然而,无论如何攻击和辱骂,都没有改变结果,最终只能继续围困。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雪纷飞,加上粮食耗尽,一些守军和百姓因饥饿而死亡,最终出现了人吃人的惨剧。而为了保障昭宗能得到一点点食物,他便在宫中设立小磨坊,用豆麦自行磨面制作稀粥,即使如此,也只能隔一日才能享用一次稀粥。一部分后妃和皇子为了避免昭宗挨饿,也相继因为饥饿而去世,这样的悲惨境遇让昭宗感到无助欲哭却又无泪可落。

实际上,李茂贞还是有一定储备。他为了保住昭宗这张王牌,有时会秘密送来一些狗肉、猪肉作为补给,从而帮助昭宗度过难关。当到达天复三年(903年)的正月时,由于形势不佳,只好通过与朱温议和,并且必须条件是昭宗归属于朱温。最终,在绝望之下,被迫接受这一安排。在接下来的一年里,当八月间被杀害时,他才三十八岁离开了这个世界。此刻,我想起那段历史,对我的唐朝兄弟们深感敬意,他们在那个寒冷的冬季里,为维护荣耀所做出的牺牲,是我永远无法忘记的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