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长河中,许多次子和幼子凭借其非凡的手段与机智,最终夺得了皇位。他们通常具有一种特殊性格,那就是敢于冒险、不畏惧风险,这种特质常被称为流氓性格。那么,为什么这些历史上的“后太子”会拥有这种性格?而且,他们怎样才能成功地成为“后太子”呢?
扶苏是胡亥的大哥,在秦朝虽然还没有形成儒家“长兄为父”的传统,但长幼之辈还是有所区别。胡亥起初对大哥都是恭敬礼貌的,但是当他受到赵高的蛊惑之后,他开始谋划篡权,从而暴露出了他的流氓本性。这份流氓本色成为了他与大哥之间斗争中的优势。而相比之下,扶苏作为仁厚的大哥,其优柔寡断让小弟轻易地击败了他。
尽管扶苏是秦始皇合法继承人的正统太子,但胡亥却更接近秦始皇的精神底色——残暴嗜杀的流氓本色。在灵魂与精神上,胡亥更加符合秦始皇那样的野心和手段。
同样地,在隋朝,也有杨广和杨勇这样的兄弟间较量。大哥杨勇直率、宽厚,而二弟杨广则五毒俱全,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流氓。他能够伪装自己,并且无惧于下黑手,这些都使得他赢得了父母的心意,并最终夺取了皇位。
李世民在干掉大哥李建成时也展现出了类似的策略,即便千古一帝不能说完全是一个纯粹的流氓,但在这件事情上,他至少使用了一些流氓的手段,与那些纯粹的小偷或强盗不同的是,他做到了这一切并获得了美名。
从人才角度看,如果按照正常规则竞争的话,大概应该是李建成胜过李世民,因为他们二人的才华应该差不多。但实际情况却反其道而行,它们呈现出一种反向游戏规则。中国历史上的天子的位置往往不是通过正当途径获得,而是在混乱中由某人抢占,有时候甚至是不择手段,只要能掌握权力就好,比如像胡亥或者杨广那样的人物,他们在夺位过程中表现出的无畏和冷酷,让他们成为最适合这个位置的人选。
总结来说,“浑者通吃”是一条贯穿中国历史的一个游戏规则。在封建社会里,只有英雄与流氓才能自由自在地活着,而其他普通百姓只能被动接受命运,没有办法跳出自己的牢笼去追求更好的生活。所以说,无论是英雄还是 流氓,他们都必须证明自己是否能够坐稳皇位,这对于天子的评价至关重要。此外,我们可以看到,即便是那些失败但又具有潜力的人物,如胡亥或杨广,也可能因为他们的一些特质而被认为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英雄或浪漫化角色。而那些成功的人物,如千古一帝李世民,则因其英明果断而被尊崇为伟大的君主。这就是我们今天回顾过去,看待历史人物时所面临的问题:如何区分真正伟大的领导者和仅仅靠运气得到机会并利用机会以达到目的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