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诵(761年1月8日—806年),字不详,是唐德宗李适的长子,以慈孝宽大著称,被誉为“仁而善断”。他的太子生涯虽平稳,却也经历了无数风浪和考验。在位期间,他处理政事严谨,对待宦官、奸臣持有明确立场,从未轻易妥协。他对天下大事和民间疾苦深感关切,与王伾、王叔文等人频繁讨论治国之道。

尽管如此,在贞元末年的某次宴会上,当德宗询问他的心情时,他只是引用诗中“好乐无荒”一句作答,没有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韩愈评价他“居储位二十年(这里是指其大概,并非实指),天下阴受其赐”,所言不免有些溢美,但这一点可以从他阻止德宗任用裴延龄、韦渠牟等奸佞小人的行为中看出。

然而,这些都是表面现象。顺宗实际上并不漠然于朝政,他身边的人物,如王伾和王叔文,他们经常与他探讨天下大事和民间疾苦。当一次私下的谈话中,顺宗提起要向父皇直言一些弊政时,周围的人都表示赞赏,只有王叔文保持沉默。在单独留下来后,顺宗才了解到王叔文担忧的是太子的职责应专注于侍膳问安,而不是涉足其他事务。

从此之后,顺宗更加珍视与他们之间的交流,将许多重要事情委托给他们谋划。这段时间里,无论是处理政治上的难题还是个人生活中的琐事,都能见到他的谨慎和责任感。在历史长河中,有人评价说:“慈孝宽大的帝君,一代英杰。”但真正了解他的,还需要更深入地探索那被尘封的往昔岁月,以及那些在史书中只字片语传述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