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宋朝,后人往往情感复杂。北宋沦亡,靖康之乱留下深重的耻辱。宋徽宗的妃嫔几乎全被金人俘虏,而他唯一留在外的儿子便是赵构。在南宋建立时,旧臣拥戴赵构为皇帝,但他缺乏君王的气度与威严。当金军北返寻找赵构时,他因恐惧连夜逃窜,以至于失去生育能力。无嗣之主自然难以选择继承人,因此只能选择养子。

然而,当年太祖系并未引发激烈斗争,这让赵构更加安心。他借孟太后的托梦一事合理化自己的选择,即使这背后可能有权力斗争和个人利益在起作用。孟太后虽历经废立,但她作为最后一位名分高贵的妃嫔,在南宋依然享有尊贵的地位,使得她的梦言具有说服力。

尽管如此,这种行为也反映了赵构本人的弱点——缺乏真正领导者的品质,他更关注稳固自己地位而非国家兴衰。在选养子的过程中,他既避免了太宗系可能带来的威胁,又通过削弱太祖系势力的方式减少潜在风险。而最终选择两个不入流的人物作为养子,更是表明他对权力的掌控和对未来继承人的考量。

综上所述,虽然历史上的许多事件令人五味杂陈,但探究这些事件背后的动机和结果,我们能够更深刻地理解那些曾经统治过中国的大人物们的心理活动及其影响力。不过,无论如何评价,也不能否认他们时代背景下的艰辛与挑战,以及他们努力维持帝国稳定与延续的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