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宋朝,后人往往难以平静。北宋沦丧,靖康之变留下了深深的耻辱。金兵入侵,将北宋的皇室成员俘虏,使得徽宗唯一留在国内的儿子赵构成为了南宋的建立者之一。然而,这位皇帝缺乏君王应有的威严与气度。在金军撤退后,旧臣拥立赵构为高宗,但他却因逃避金人的追捕而失去了生育能力。这使得他无法自行选择继承人,因此只能选取养子。

选择养子的过程中,赵构为什么偏向太祖一系?这并非出于无知,而是基于历史教训和权力政治考量。当年“濮议”事件中,即便是太宗之后的人也可能带来不稳定因素。而太祖一系则相对稳定,有人甚至预言其后代将重获江山。赵构因此极力铲除潜在威胁,并通过孟太后的托梦说法合理化自己的选择。

孟太后曾经是一位有影响力的皇后,她支持旧党被废,但又复位,最终再次被废。但在靖康之乱期间,她因为地位微弱而遭忽视。她去世后,其地位才得到恢复,因此她的意愿成为赵构选养子的理由之一。此举既能表面上显现对先人的尊敬,又能加强自己对朝局的控制。

尽管如此,笔者认为赵构作为一个皇帝,却过于沉溺于安逸生活,不配担任此职。但他的这一决定反映了他对于权力的认知,他更关心的是哪个养子能够顺从他的命令、不会对他造成威胁,而不是真正考虑国家长远发展或人民福祉。他只在乎自己的权力安全,而国家未来的命运,则似乎已不再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