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辉煌,赵恒:大宋第三位皇帝的盛世
赵恒简介宋真宗赵恒(968年12月23日-1022年3月23日),北宋第三位皇帝(997年5月8日-1022年3月23日在位),北宋太宗赵光义第三子,母为元德皇后李氏。初名赵德昌,后改名赵元休、赵元侃。
Zhao恒历封韩王、襄王和寿王,曾任开封府尹。至道元年(995年),被立为太子,改名恒。至道三年(997年),即位为帝。 Zhao恒即位之初,任用李沆等为相,勤于政事。在主战派寇准等人的劝说下,他亲征辽军,与其会战于澶渊。当时局势有利于北宋,但他因惧辽的声势,并虑及双方交战已久、互有胜负,以每年给辽一定银绢(岁币)为条件,与其定盟和解,这就是“澶渊之盟”。此后,北宋进入经济繁荣期,被称作“咸平之治”。
在晚年的统治中,由于沉溺于封禅之事,如广建宫观,不顾民力,因而社会矛盾加深,最终导致了他的驾崩。在位二十五载,其谥号为文明章圣元孝皇帝,是以庙号真宗葬于永定陵。
除了政治上的成就外, Zhao恒也是一位文学爱好者,对书法尤其精通。他所撰《励学篇》中的句子“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都是他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之一。
一生经历
乾德六年(968年)十二月二日(12月23日), Zhao恒出生在东京开封府第,是Song太宗的第三个儿子,与长兄楚王同母异父兄弟,从小英敏过人。他喜欢模仿士兵阵营的姿态称自己是“元帅”,受到父亲的宠爱,被养育在宫中。
太平兴国八年的某一年,他被授予检校太保、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职务,并被赐予韩王身份,同时改名為Zhaoyuanhui。此後,他又更改名字為Zhaoyuanxian,在端拱元年的某一年時成為襄王,並於淳化五年的某一年晉升為寿王,加上檢校太傅與開封府尹職務。
他的管理风格得到了百姓的一致好评,每次处理案件都能公正无私,因此監獄多次空置,有一次甚至連監獄長都不需要了。
到了一定的程度,他成为继承人,因为长兄发疯、二哥暴死,而不是因为他自己的才能或地位。而当他担任储君时,也表现出了谦逊礼让的心态,即使是辅导他的宾客,也要先行拜见,让他们进出都到宫门外台阶前行礼。
登基与咸平之治
至道三年三月,当Song太宗驾崩之后,由宰相吕端阻止了由内侍王继恩和李皇后的阴谋,将权力交还给Zhao Heng,使他顺利继承了帝国宝座。这一刻,便开始了一段新的历史时期——咸平时代。
Zhao Heng即位初期,用的是李沆等人作为宰相,一直致力于政务工作。一方面分全国十五路,每路转运使轮流入京述职;另一方面减免过去五代十国时期所收税赋政策,这些措施极大地缓解了人民对国家财政压力的忧虑,为国家创造了一个稳定发展的大环境。当时铁器工具生产技术提高,大量新增耕地面积达到了5.2亿亩,更引进暹罗优良水稻种类,使农产品产量翻番,再加上手工业商业蓬勃发展贸易盛况空前,使得整个北宋进入经济繁荣阶段,被誉为“咸平之治”。
边境危机与澶渊和约
从雍熙起兵以来,对辽朝持畏惧态度逐渐由攻防转变为防守状态,而辽朝则不断南侵造成边疆地区居民巨大的灾难。虽然试图抵抗入侵但由于速度快且战术灵活导致边境防线持续受压。在景德的一天秋季里,当萧承天以及耶律隆绪率领20万大军威胁黄河岸边城池的时候,他们决定进行谈判并最终签订了著名的澶渊条约。这是一个关于两国间停止战争并恢复友好关系的协议,它结束了一场持续25年的战争,“生育繁息牛羊野放戴白不识戈”的宁静局面同时也是向非汉族民族支付岁币换取和平的一个标志性事件。此后尽管仍然存在一些紧张情况,但基本上保持着长时间内较好的关系,同时避免重返长时间驻扎边境带来的巨额费用与徭役压力。但这也意味着国家不得不付出大量资金来维持这一体系,此举实际上促成了两国之间更加开放的手工艺品市场交易,从而实现双赢效果。